10月27日,由四川路橋路航公司承建的西香高速TJ14標簸箕籮1號隧道施工支洞順利完工,標志著項目隧道工程全面進入主洞施工階段。
簸箕籮1號隧道位于涼山州木里縣列瓦鎮(zhèn)碾水村,為分離式長隧道,左線長2951米,右線長2957米,最大埋深682米,采用進口端與出口端雙向掘進方式施工。此次完工的施工支洞為簸箕籮1號隧道進口端施工輔助通道,支洞全長385米,完工后將作為隧道進口端主洞施工的唯一通道,為后續(xù)人員進出及材料運輸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。
隧道支洞開挖過程中,項目團隊面臨諸多嚴峻挑戰(zhàn)。一是反坡涌水量大,隧道支洞進口至主線為下坡掘進,設計坡度為8.1%,施工期間設計最大涌水量為1.2萬方/天,隧道長期處于反坡排水施工;二是隧道地質極其復雜,地質主要為強風化板巖、千枚巖、變質砂巖,節(jié)理裂隙發(fā)育顯著,巖體破碎,且裂隙水發(fā)育導致圍巖自穩(wěn)能力極差,據(jù)統(tǒng)計支洞施工已累計穿越5條斷層破碎帶,處置各種塌腔7次;三是汛期嚴重影響施工,受本年度木里縣強降雨影響,支洞施工便道多次發(fā)生垮方,道路交通時常中斷,導致施工組織無法連續(xù)。
面對多重困境,項目團隊全面統(tǒng)籌施工組織,多次召開技術攻關研討會,全力調動各方力量,充分發(fā)揮項目黨支部的戰(zhàn)斗堡壘作用、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及青年團員的生力軍作用,在技術交底、資源配置、現(xiàn)場勘察等方面精心謀劃、科學布局,先后攻克惡劣地質、涌水量大、場地地理限制等諸多難題。在施工過程中,嚴格遵循“短進尺、弱擾動、快封閉、勤量測”原則,扎實做好洞口邊仰坡防護、圍巖超前支護等各項銜接以及保障工作。汛期嚴格按照蜀道集團“汛七條”“駐地七條”等規(guī)定,嚴格執(zhí)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,常態(tài)化開展隱患排查、安全教育培訓和防洪度汛及地質災害逃生應急演練,切實筑牢汛期安全生產防線,為支洞順利完工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保障。